闲暇时也许会更新吧

0%

主要内容转载自:在Dell iDRAC里导入wildcard SSL证书的方法以及 为 Dell iDRAC8 上传 SSL 证书
琢磨了好久要换证书了,主要是因为自带的10年戴尔证书不受Java信任,Java8开始的版本因为安全政策问题没法用虚拟控制台,一直用的Java7,不敢更新,一更新就不让连。。。

(然而换好证书也并不能,还得用jre7,推测这个证书只是web页面的证书,虚拟控制台还是用的戴尔的数字签名)

要先在idrac的“网页界面-iDRAC 设置-服务”中启用“远程 RACADM”,否则就没法弄,网上的教程都不讲这个的,弄得我总失败。

0 从戴尔官网下载racadm工具包,Linux和Windows平台的都有

然后安装

1 将iDRAC的证书长度扩展到2048bit(但我没弄这个好像也没啥问题)

1
racadm -r [server ip] -i config -g cfgRacSecurity -o cfgRacSecCsrKeySize 2048

2 上传私钥

1
racadm -r [server ip] -i sslkeyupload -t 1 -f 私钥.key

3 上传证书(iDRAC只接受X509 Base64编码的证书,不接受二进制编码(DER)证书)

1
racadm -r [server ip] -i sslcertupload -t 1 -f 证书.crt

4 使证书生效(我的自己重启了,没用上这一步)

1
racadm -r [server ip] -i racreset

本文仅为我本人在某次安装Gentoo Linux的时候顺带记录的,并不完整且不完全适用于任何情况。
如欲寻求更为具体的安装过程或者安装教程,请参照官方文档:Gentoo Wiki 手册

Gentoo Linux下载页面选择合适的系统镜像以及stage3包。

0 使用LiveCD或LiveDVD引导计算机或虚拟机启动

1 登录并正确启用网络

2 准备磁盘并正确分区挂载

2.0 使用fdisk分区

fdisk基本用法:
对/dev/sda分区

1
fdisk /dev/sda

创建GPT分区表

1
g

创建新分区

1
n

查看分区

1
p

更改分区类型

1
t

保存更改

1
w

2.1 格式化ESP分区和根目录

1
2
mkfs.fat -F32 /dev/sda1
mkfs.xfs /dev/sda2

2.2 挂载根目录和ESP分区

1
2
3
mount -t xfs /dev/sda2 /mnt/gentoo/
mkdir boot
mount -t vfat /dev/sda1 /mnt/gentoo/boot/

3 安装stage3

3.0 检查时间并修正

检查当前机器时间(建议使用UTC时间)

1
date

如不正确,使用ntp命令同步网络时间

1
ntpd -q -g

3.1 选择一个stage包下载并检查包完整性

选择自己想要的stage包,我选的是AMD64架构的默认包,也是不带标记的包,默认为multilib非systemd的版本。
下载下来并复制到挂载的根目录,我直接下载到NAS中,并通过局域网wget到挂载目录的。
检查哈希值并与官网上的对比。

3.2 解压stage3

这里需要将stage3归档包的文件名更改,但参数要加的。

1
tar xpvf stage3.tar.xz --xattrs-include='*.*' --numeric-owner

3.3 配置编译选项

1
nano -w /mnt/gentoo/etc/portage/make.conf

在文本末行添加下面的文本,其中12可以替换成你的CPU的线程数,也可以设为线程数+1

MAKEOPTS=”-j12”

其它内容没有修改的必要,保存退出nano

4 安装基础系统

4.0 选择镜像站点

我这里选择清华tuna开源镜像站

nano -w /mnt/gentoo/etc/portage/make.conf

在最后一行加入以下文本

GENTOO_MIRRORS=”https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gentoo"

4.1 Gentoo ebuild 软件仓库

1
2
mkdir --parents /mnt/gentoo/etc/portage/repos.conf
cp /mnt/gentoo/usr/share/portage/config/repos.conf /mnt/gentoo/etc/portage/repos.conf/gentoo.conf

这里用的是官方的仓库,速度较慢,还是换成tuna的吧
替换sync-uri开头的一行

sync-uri = rsync://mirrors.tuna.tsinghua.edu.cn/gentoo-portage

4.2 复制DNS信息

1
cp --dereference /etc/resolv.conf /mnt/gentoo/etc/

4.3 挂载必要的文件系统

1
2
3
4
5
mount --types proc /proc /mnt/gentoo/proc
mount --rbind /sys /mnt/gentoo/sys
mount --make-rslave /mnt/gentoo/sys
mount --rbind /dev /mnt/gentoo/dev
mount --make-rslave /mnt/gentoo/dev

4.4 进入新环境

1
2
3
chroot /mnt/gentoo /bin/bash
source /etc/profile
export PS1="(chroot) ${PS1}"

4.5 配置Portage

从网站安装ebuild 数据库快照

1
emerge-webrsync

更新Portage ebuild 数据库

1
emerge --sync

如果有更新提示,可以选择按提示更新,但完全没有必要

4.6 选择正确的配置文件

1
eselect profile list

会出现下面的内容

(chroot) livecd / # eselect profile list

Available profile symlink targets:

[1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 (stable)

[2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selinux (dev)

[3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desktop (stable)

[4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desktop/gnome (stable)

[5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desktop/gnome/systemd (stable)

[6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desktop/plasma (stable)

[7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desktop/plasma/systemd (stable)

[8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developer (stable)

[9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no-multilib (stable)

[10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systemd (stable)

[11] default/linux/amd64/13.0/x32 (dev)

[12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 (stable) *

[13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selinux (stable)

[14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hardened (stable)

[15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hardened/selinux (stable)

[16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desktop (stable)

[17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desktop/gnome (stable)

[18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desktop/gnome/systemd (stable)

[19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desktop/plasma (stable)

[20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desktop/plasma/systemd (stable)

[21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developer (stable)

[22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no-multilib (stable)

[23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no-multilib/hardened (stable)

[24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no-multilib/hardened/selinux (stable)

[25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systemd (stable)

[26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x32 (dev)

[27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 (dev)

[28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selinux (dev)

[29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hardened (dev)

[30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hardened/selinux (dev)

[31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desktop (dev)

[32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desktop/gnome (dev)

[33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desktop/gnome/systemd (dev)

[34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desktop/plasma (dev)

[35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desktop/plasma/systemd (dev)

[36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developer (dev)

[37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no-multilib (dev)

[38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no-multilib/hardened (dev)

[39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no-multilib/hardened/selinux (dev)

[40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1/systemd (dev)

[41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musl (exp)

[42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musl/hardened (exp)

[43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musl/hardened/selinux (exp)

[44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uclibc (exp)

[45] default/linux/amd64/17.0/uclibc/hardened (exp)

其中标*的为当前选择的配置,当前选择的是12
如果需要修改为其它的配置,运行下面的命令,将其中的12改为所需要的配置代号

1
eselect profile set 12

4.7 更新@world集合

1
emerge --ask --verbose --update --deep --newuse @world

需要输入Yes确认

4.8 配置USE变量(这是Gentoo的重要特色,但需要花时间深入了解)

这一项旨在添加编译参数,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时候可以忽略

4.9 配置 ACCEPT_LICENSE 变量

这一项旨在选择接受的许可证,不同的许可证可安装的软件包有不同,这里没有特别需求,默认就可以

4.10 配置时区

查看可用时区

1
ls /usr/share/zoneinfo

我这里选择 亚洲/上海

1
echo "Asia/Shanghai" > /etc/timezone

重新配置sys-libs/timezone-data包

1
emerge --config sys-libs/timezone-data

4.11 配置地区

(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不支持中文的终端或者没有安装中文字体,都将导致中文乱码,因此不建议在无桌面环境下设置默认地区为中文地区)
打开配置文件

1
nano -w /etc/locale.gen

在末尾添加

en_US ISO-8859-1

en_US.UTF-8 UTF-8

zh_CN GBK

zh_CN.UTF-8 UTF-8

运行locale-gen生成/etc/locale.gen文件中指定的所有地区

1
locale-gen

设定系统级别的区域设置

1
eselect locale list

会出现以下内容

(chroot) livecd / # eselect locale list

Available targets for the LANG variable:

[1] C

[2] C.utf8

[3] en_US

[4] en_US.iso88591

[5] en_US.utf8

[6] POSIX

[7] zh_CN

[8] zh_CN.gbk

[9] zh_CN.utf8

[ ] (free form)

这里选择区域设置9

1
eselect locale set 9

为避免因为缺少中文字体而导致中文乱码的情况,先安装三个文泉驿字体

1
2
3
emerge media-fonts/wqy-bitmapfont
emerge media-fonts/wqy-zenhei
emerge media-fonts/wqy-microhei

现在重新加载环境

1
env-update && source /etc/profile && export PS1="(chroot) $PS1"

到此为止可以删除并清理不需要的文件,打包自己配置的基础系统文件以供下次安装可以免去配置的过程

5 配置内核

5.0 安装内核源码

1
emerge --ask sys-kernel/gentoo-sources

查看源码

1
ls -l /usr/src/linux

5.1 手动编译(建议,但生手还是自动编译吧,然而自动编译也有开不了机的可能)

使用

1
lspci

查看pci设备

默认没有安装pci工具包,需要安装才能使用

1
emerge --ask sys-apps/pciutils

进入源码目录

1
cd /usr/src/linux

开始配置

1
make menuconfig

配置省略

编译与安装模块

1
make && make modules_install

安装内核

1
make install

5.2 生成一个initramfs

需要用到genkernel包,需要安装

1
emerge --ask sys-kernel/genkernel

如有遇到USE change警告,使用

1
etc-update

并选择-3或-5来更新USE配置

生成initramfs

1
genkernel --install initramfs

为了在initramfs中启用特定的支持,比如LVM或RAID,需要加入特定的参数,比如

1
genkernel --lvm --mdadm --install initramfs

查看生成的文件

1
ls /boot/initramfs*

5.3 使用genkernel自动编译

同样需要使用genkernel包,没安装的需要装一下

1
emerge --ask sys-kernel/genkernel

如有遇到USE change警告,使用

1
etc-update

并选择-3或-5来更新USE配置

编辑fstab文件来使/boot/指向到正确的设备(根目录/在这里不做要求,但在后面的配置系统里有要求)

1
nano -w /etc/fstab

确保所有行都被#开头注释
添加

UUID=XXXXX / xfs noatime 0 1
UUID=XXX /boot vfat noauto,noatime 1 2

其中XXX的部分需要自己查自己的分区UUID,通过下面的命令可以看到

1
ls -l /dev/disk/by-uuid/

自动编译安装

1
genkernel all

查看安装好的内核与生成的initramfs

1
ls /boot/kernel* /boot/initramfs*

5.4 内核模块

在/etc/modules-load.d/.conf列出需要自动加载的模块,每行一个模块。
如有必要,应在/etc/modprobe.d/
.conf文件中设置模块的额外选项。

查看所有可用模块,其中<内核版本>需要替换为刚刚编译的版本

1
find /lib/modules/<内核版本>/ -type f -iname '*.o' -or -iname '*.ko' | less

如有需要加载的模块,在/etc/modules-load.d/中创建*.conf文件,文件名不重要,可根据设备与自己的喜好命名

1
mkdir -p /etc/modules-load.d

如3Com网卡设备,要自动加载3c59x.ko模块

1
nano -w /etc/modules-load.d/network.conf

向其中加入

3c59x

保存即可

5.5 安装固件

1
emerge --ask sys-kernel/linux-firmware

6 配置系统

6.0 文件系统信息

关于fstab文件
在编译内核部分没有修改,或只修改了/boot/部分的,这里需要做修改

1
nano -w /etc/fstab

确保所有行都被#开头注释
添加

UUID=XXXXX / xfs noatime 0 1
UUID=XXX /boot vfat noauto,noatime 1 2

其中XXX的部分需要自己查自己的分区UUID,通过下面的命令可以看到

1
ls -l /dev/disk/by-uuid/

6.1 网络信息

主机名、域名信息

1
nano -w /etc/conf.d/hostname

设置主机名变量,选择主机名

hostname=”gentoo”

如果你需要一个域名,在/etc/conf.d/net中设定
/etc/conf.d/net文件默认不存在,因此需要创建

1
nano -w /etc/conf.d/net

设定dns_domain的变量值为你的域名

dns_domain_lo=”homenetwork”

如果你有一个NIS域(如果你不知道这是什么,就说明你没有),你也需要定义一个
设定nis_domain的变量值为你的NIS域名

nis_domain_lo=”my-nisdomain”

配置网络
首先安装net-misc/netifrc

1
emerge --ask --noreplace net-misc/netifrc

系统默认使用DHCP。如果使用DHCP的话,你需要安装一个DHCP客户端
如果你需要配置你的网络连接,打开 /etc/conf.d/net

1
nano -w /etc/conf.d/net

设置 config_eth0 和 routes_eth0 输入IP地址信息和路由信息

config_eth0=”192.168.2.2 netmask 255.255.255.0 brd 192.168.2.255”
routes_eth0=”default via 192.168.2.1”

要使用DHCP

config_eth0=”dhcp”

所有的eth0需要改为你自己的网络接口名称,可能是enp2s1、ens0或者其它
这里需要注意的是,重启之后的网络跟Chroot环境下的可能不一样,需要重启之后重新修正
假如接口名称不正确,系统将不能正确地自动联网

在启动时自动启用网络链接(这里的eth0依旧需要改成你自己的网络接口名称)

1
2
3
cd /etc/init.d
ln -s net.lo net.eth0
rc-update add net.eth0 default

hosts 文件

1
nano -w /etc/hosts

定义的是现在系统

127.0.0.1 gentoo.homenetwork gentoo localhost

定义你网络上的其它系统

192.168.0.5 jenny.homenetwork jenny
192.168.0.6 benny.homenetwork benny

6.2 启用PCMCIA

1
emerge --ask sys-apps/pcmciautils

6.3 系统信息

Root 密码

1
passwd

配置引导和启动
使用/etc/rc.conf配置系统的服务,启动和关闭

1
nano -w /etc/rc.conf

打开/etc/conf.d/keymaps 来处理键盘设置,默认美式英文键盘

1
nano -w /etc/conf.d/keymaps

机器时间,默认是UTC时间

1
nano -w /etc/conf.d/hwclock

如果你机器上的时钟不用UTC

clock=”UTC”

需要改成

clock=”local”

否则,你的时钟就有可能出现偏差

7 安装系统工具

7.0 系统日志工具

1
2
emerge --ask app-admin/sysklogd
rc-update add sysklogd default

7.1 Cron守护进程

1
2
emerge --ask sys-process/cronie
rc-update add cronie default

7.2 文件索引

1
emerge --ask sys-apps/mlocate

7.3 远程访问

1
rc-update add sshd default

如果需要终端访问,请在 /etc/inittab中取消注释控制台部分

1
nano -w /etc/inittab

找到# SERIAL CONSOLES一行,下面两行取消注释

s0:12345:respawn:/sbin/agetty 9600 ttyS0 vt100
s1:12345:respawn:/sbin/agetty 9600 ttyS1 vt100

7.4 文件系统工具

文件系统 软件包
Ext2, 3, 4 sys-fs/e2fsprogs
XFS sys-fs/xfsprogs
ReiserFS sys-fs/reiserfsprogs
JFS sys-fs/jfsutils
VFAT (FAT32, …) sys-fs/dosfstools
Btrfs sys-fs/btrfs-progs

7.5 网络工具

安装DHCP客户端

1
emerge --ask net-misc/dhcpcd

可选:安装PPPoE客户端

1
emerge --ask net-dialup/ppp

可选:安装无线网络工具

1
emerge --ask net-wireless/iw net-wireless/wpa_supplicant

8 配置引导加载程序

8.0 选择引导器(本篇文章仅讲述grub2在UEFI下的应用)

安装GRUB2(UEFI必须先在make.conf加入GRUB_PLATFORMS=”efi-64”)

1
2
echo 'GRUB_PLATFORMS="efi-64"' >> /etc/portage/make.conf
emerge --ask --verbose sys-boot/grub:2

激活GRUB2

1
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

在只支持EFI系统分区(ESP)中.EFI文件的 /efi/boot/目录中,需要添加–removable参数

1
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 --removable

这将创建UEFI规范定义的默认目录,然后将 grubx64.efi 文件复制到由同一规范定义的“默认”EFI文件位置

配置GRUB2

1
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
9 收尾安装工作(这一步也可以在重启进入新系统登录root之后再做)

9.0 用户管理

添加一个日常使用的用户

1
useradd -m -G users,wheel,audio -s /bin/bash 用户名

修改用户密码

1
passwd 用户名

9.1 磁盘清理

1
rm /stage3*

安装到此结束

文章使用版本为5.3-2

改源

Debian源

1
nano /etc/apt/sources.list

注释或删去原有的源,并添加下面的源

deb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/ stretch main non-free contrib

deb-src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/ stretch main non-freecontrib

deb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-security stretch/updates main

deb-src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-security stretch/updatesmain

deb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/ stretch-updates mainnon-free contrib

deb-src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/stretch-updates main non-free contrib

deb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/ stretch-backports main non-free contrib

deb-src http://mirrors.aliyun.com/debian/ stretch-backports main non-free contrib

PVE源

1
2
3
rm -f /etc/apt/sources.list.d/pve-enterprise.list 
echo "deb http://download.proxmox.com/debian/pve stretch pve-no-subscription">/etc/apt/sources.list.d/pve-install-repo.list
wget http://download.proxmox.com/debian/proxmox-ve-release-5.x.gpg -O /etc/apt/trusted.gpg.d/proxmox-ve-release-5.x.gpg

更新

1
apt-get update && apt-get dist-upgrade

消除订阅提醒

emmm没看到靠谱简单的方法,不过反正开机第一次登录会提醒,后面就没了,我就不弄了。

本文参照 Arch Linux 官方 Wiki ,地址:Installation guide
现在已经提供了与本文环境相搭配的安装脚本,在https://github.com/lengqing-org/arch-install里可以根据README使用。

创建虚拟机(这不是必须的,也可以不一样,实机建议UEFI引导,本文只介绍UEFI引导)

主要就是客户机系统类型的选择,
system

还有就是引导的选择,我这里选用UEFI引导。
UEFI

准备启动盘

下载启动镜像,由于在中国大陆地区,我选择网易163的下载地址:
http://mirrors.163.com/archlinux/iso/
下载好后检查 MD5 值,
然后可以自行制作启动U盘,或者挂载进虚拟机。

开机

start
准备好了
already

联网以及更新系统时间

1
2
dhcpcd
ping -c 4 baidu.com

查看结果显示可以 ping 通,联网成功
network

更新系统时间,没啥输出,不用管

1
timedatectl set-ntp true

分区及挂载分区

列出磁盘

1
fdisk -l

disklist
我这里第一块是 60GiB 的盘,设备是 /dev/sda 。
第二块应该是启动盘,不用管。

对 /dev/sda 进行分区

1
fdisk /dev/sda

创建 GPT 分区表

1
g

创建一个新的分区

1
n

输入分区号,从1开始

1
1

输入起始扇区,默认回车即可
回车
输入 +200M 创建一个 esp 分区

1
+200M

继续创建新分区做根目录分区

1
n

回车
回车
由于没有其它分区,硬盘剩余空间都分配,所以直接回车分配所有空间
回车

查看创建的分区

1
p

可以看到两个分区,分别是 200M 的 sda1 和 59.8G 的 sda2 (都没有格式化)
diskparts

改变 200M 的esp 分区的类型

1
t

选择分区号

1
1

选择分区类型,按L可以列出所有类型,应该序号1是”EFI System”

1
1

esp
保存更改

1
w

格式化 esp 分区和根分区

1
2
mkfs.fat -F32 /dev/sda1
mkfs.ext4 /dev/sda2

挂载根分区

1
mount /dev/sda2 /mnt

挂载 esp 分区

1
2
mkdir /mnt/boot
mount /dev/sda1 /mnt/boot

安装基本系统

选择镜像源
编辑源列表文件

1
nano /etc/pacman.d/mirrorlist

将 China 的那一行挪到最前面(也可以直接在最前面加上 China 的源地址,上面的具有优先权)
找到那一行,光标在最前面的时候直接按下 Ctrl+K ,然后回到第一行按下 Ctrl+U ,手打也行
mirror
然后按下 Ctrl+X ,输入 y ,回车,即可保存

安装基本包( base-devel 不是必须的,可以不加)

1
pacstrap /mnt base linux linux-firmware

base
这个样子就是系统装好了,只不过还不能开机

开机前配置

生成自动挂载分区的 fstab 文件

1
genfstab -U /mnt >> /mnt/etc/fstab

检查是否正确

1
cat /mnt/etc/fstab

fstab
理论上格式应该与我的完全相同,假如格式差别很大的可能就有问题了,也许手动检查 UUID 并创建 fstab 文件是个好主意。

切换到新系统操作

1
arch-chroot /mnt

chroot
如图所示,即为成功

设置时区(我比较靠近上海,便以上海为例)

1
ln -sf /usr/share/zoneinfo/Asia/Shanghai /etc/localtime

根据硬件时间调整时间( UTC 时间为例)

1
hwclock --systohc

本地化
编辑文件

1
nano /etc/locale.gen

将下面的几行前面的 # 删掉,保存

en_US.UTF-8 UTF-8

zh_CN.UTF-8 UTF-8

zh_TW.UTF-8 UTF-8

接着执行 locale-gen 以生成 locale 讯息:

1
locale-gen

选择英文作为默认语言(暂不推荐中文,以防乱码,等装了字体桌面什么的可以考虑中文)

1
nano /etc/locale.conf

加入以下内容并保存

LANG=en_US.UTF-8

设置主机名

1
nano /etc/hostname

输入你要的主机名并保存

编辑 hosts 文件
加入下面的内容,其中的 arch 替换为你的主机名

127.0.0.1 localhost.localdomain localhost

::1 localhost.localdomain localhost

127.0.1.1 arch.localdomain arch

设置 root 密码

1
passwd

Intel CPU 需要安装的 intel-ucode

1
pacman -S intel-ucode

安装引导

1
pacman -S os-prober grub efibootmgr

部署grub

1
grub-install --target=x86_64-efi --efi-directory=/boot --bootloader-id=grub

生成配置文件(我这里会出错)

1
grub-mkconfig -o /boot/grub/grub.cfg

报错

warning failed to connect to lvmetad,falling back to device scanning.

编辑 /etc/lvm/lvm.conf 文件,找到 use_lvmetad = 1 将1修改为0
(这一行在很下面,翻半天),保存,重新生成配置文件

重启进入新系统

安装基本上结束了

1
2
exit
reboot

顺便拔掉启动盘
开机就算是进入新系统了,如果不能开机我也不管了,教程到这里结束
正常的开机应该跟我的一样
boot
然后滚更新,最新的,很棒!
update

1
rsync -av 源 目标

1
rsync -av [email protected]:/root /root/lengqing

源目录带/则同步目录下内容,不带/则同步文件夹

1
rsync -av [email protected]:/root /root/lengqing

就会产生/root/lengqing/root目录

1
rsync -av [email protected]:/root/ /root/lengqing

就不会,只会有/root/lengqing目录

安装 zsh 以及 git ( oh-my-zsh 需要)

1
apt-get install zsh git

切换默认 SH

1
chsh -s /bin/zsh

安装 oh-my-zsh (反正我这里 raw.github.com 连线质量比较差,下了好几次才好)

1
sh -c "$(wget https://raw.githubusercontent.com/robbyrussell/oh-my-zsh/master/tools/install.sh -O -)"

更改主题

1
nano ~/.zshrc

其中有一行

ZSH_THEME=”robbyrussell”

将其中的 robbyrussell 改成你想要的主题,或者 random , random 是随机主题,每次登录随机换一个主题。